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扩大试点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6:46: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扩大试点的通知

国家医药管理局


关于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扩大试点的通知

1979年8月28日,国家医药管理局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山东省、湖北省、山西省、四川省、浙江省、广东省等省、市医药管理局:
为了保护医药生产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1976年5月经国家计委同意,石化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以〔76〕油化财劳字第631号〔76〕劳计字第59号联合通知,选择了18个企业(医药3个),在有毒有害作业工种中,实行了定期轮流脱离接触的试点。
两年多来的试点证明,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脱离接触毒物一段时间后,对他们恢复健康确有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经与国家劳动总局商定,今年再选择一些企业扩大试点范围。现将《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附件一)和审定的《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附件二)《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附件三)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试点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79)100号文《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报告》的要求,发动群众,订出治理规划。使企业的防毒工作及有毒作业工人的劳动条件在三、五年内有很大的改进,各省、市医药管理局要定期检查落实治理规划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要每年总结试点工作和治理的情况。
二、改进有毒有害作业劳动制度的试点工作,要和整顿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额,内部挖掘劳动潜力结合起来,力争做到改进劳动制度时不增人或少增人,要保证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完成。定员定额工作没有搞好或因缺少原材料或动力等原因,生产不正常或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暂不要试行。
三、扩大试点所需增加的劳动指标,由国家劳动总局带帽专项下达。该项劳动指标,必须专项使用,不能挪作他用。
四、各试点企业应严格执行《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为观察各种改进劳动制度的实际效果,试点采用的形式虽不要求统一,但不能任意增加脱离时间或减少接触时间。为使定期轮流脱离有毒作业能够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轮流脱离的人员应尽可能做到整班组的下来。不能整班组的轮流脱离时,也必须保证每个工人均能按规定的时间长短与间隔,轮流得到脱离。并应切实做好脱离后的安排,要加强管理,防止放任自流。
五、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是医药工业劳动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试点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希望各地区医药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党委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业卫生和各项组织工作,定期检查总结试点情况并请及时报我总局和中国医药工业公司。
附件1:《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略)
附件2:《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
附件3:《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
附件2: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
------------------------------------------------------------------------------------------------------------
省、市|试点单位名称| 试 点 产 品
------|------------|--------------------------------------------------------------------------------------
合计 | |
| |
北京市| |
|北京制药厂 |18—甲基炔诺酮
| |
|北京第二制药|磺胺甲氧嗪,VB6,酚酞,4—甲基嘧啶,水合肼,异烟肼,三氯氧磷,烟酸,乙酰丙酮,烟酰
|厂 |胺乙晴
| |
辽宁省| |
|东北制药总厂|利福平、活性炭、氯磺酸、四氢呋喃、丙炔醇、皮质激素、除草胺、乙胺丁醇、盐酸硫胺、胺
| |苯磺胺、丁炔二醇
| |
|东北第六制药|
|厂 |非那西丁、芬那露、抗菌增效剂、新诺明、吡唑酮、安乃近、氨基比林
湖北省| |
|武汉制药厂 |氯霉素,硝基乙唑,吡唑酮,安乃近
| |
|湖北制药厂 |非那西丁
| |
上海市| |
|上海第九制药|
|厂 |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铅管
|上海第十二制|
|药厂 |抗癌药、性激素、皮质激素
| |
天津市| |
|天津市红旗制|
|药厂 |甲基睾丸素、黄体酮、纯睾丸素
| |
广东省| |
|广州第一制药|
|厂 |抗菌增效剂、新诺明、乙酰丙酮、VB6、磺胺嘧啶、氨苯磺胺
| |
山西省| |
|太原制药厂 |合霉素、磺胺甲氧嗪、抗菌增效剂
| |
山东省| |
|山东新华制药|巴比妥、米妥儿、咖啡因、硫酸二甲酯、氨茶碱、水扬酸、阿斯匹林、双乙烯酮、吡唑酮、氨
|厂 |基比林、安乃近、抗菌增效剂
浙江省|抗州第一制药|
|厂 |红汞、阿托品、654—2
四川省|西南合成制药|
|厂 |氯霉素、抗菌增效剂
|西南第二制药|
|厂 |氯奎、伯奎
------------------------------------------------------------------------------------------------------------
附件3: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
--------------------------------------------------------------------------------------------------------
序号| 产 品 名 称 |生产方法| |有害作业分类 |
| | | 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1 |活性炭 | 活 化|轧炭、活化、焙烧、洗炭及吸附炭制造 | | √ |
----|------------------|--------|----------------------------------------------|------|------|----
2 |利福平 |半合成 |氧化、提取、侧链合成、缩合、成品 | √ | |
----|------------------|--------|----------------------------------------------|------|------|----
3 |四氢呋喃 |化学合成|从水解到成品 | | √ |
----|------------------|--------|----------------------------------------------|------|------|----
4 |氯磺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5 |丙炔醇 |化学合成|电石粉碎、乙炔发生、丙炔醇反应、分馏、触媒 | √ | |
| | |制造 | | |
----|------------------|--------|----------------------------------------------|------|------|----
6 |皮质激素 |化学合成|从双烯到成品 | | √ |
----|------------------|--------|----------------------------------------------|------|------|----
7 |除草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8 |盐酸硫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9 |乙胺丁醇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0|氨苯磺胺 |化学合成|磺化 | | √ |
----|------------------|--------|----------------------------------------------|------|------|----
11|丁炔二醇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2|非那西丁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3|芬那露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
14|抗菌增效剂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5|新诺明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6|吡唑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7|安乃近、氨基比林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8|磺胺甲氧嗪 |化学合成|环合、氯化、缩合、甲氧化、中和 | | √ |
----|------------------|--------|----------------------------------------------|------|------|----
19|维生素B6 |化学合成|酯化、甲氧化、环化、硝化、氯化、重氮化、氢化、| | √ |
| | |水解 | | |
----|------------------|--------|----------------------------------------------|------|------|----
20|酚酞 |化学合成|缩合 | | √ |
----|------------------|--------|----------------------------------------------|------|------|----
21|4—甲基吡啶、乙晴|化学合成|合成、分馏 | | √ |
----|------------------|--------|----------------------------------------------|------|------|----
22|水合肼 |化学合成|氧化、蒸馏 | | √ |
--------------------------------------------------------------------------------------------------------
(续)
--------------------------------------------------------------------------------------------------------
序号| 产 品 名 称 |生产方法| |有害作业分类 |
| | | 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23|异烟肼 |化学合成|氧化、中和、缩合、过滤 | | √ |
----|------------------|--------|----------------------------------------------|------|------|----
24|三氯氧磷 |化学合成|氧化 | | √ |
----|------------------|--------|----------------------------------------------|------|------|----
25|烟酸、烟酰胺 |化学合成|氧化、中和、过滤 | | √ |
----|------------------|--------|----------------------------------------------|------|------|----
26|乙酰丙酮 |化学合成|裂化、转化 | | √ |
----|------------------|--------|----------------------------------------------|------|------|----
27|磺胺嘧啶 |化学合成|加成、缩合、甲醇钠 | | √ |
----|------------------|--------|----------------------------------------------|------|------|----
28|合霉素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29|性激素 |化学合成|合成性激素制造 | √ | |
----|------------------|--------|----------------------------------------------|------|------|----
30|硝基乙唑 |化学合成|合环、脱氢、硝化、羟乙基化 | | √ |
----|------------------|--------|----------------------------------------------|------|------|----
31|红汞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2|阿托品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3|巴比妥 |化学合成|氰化、水解、乙基化、酯化、环合 | | √ |
----|------------------|--------|----------------------------------------------|------|------|----
34|米妥儿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5|咖啡因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6|硫酸二甲酯 |化学合成|三氧化硫制造、酯化、蒸馏 | √ | |
--------------------------------------------------------------------------------------------------------
--------------------------------------------------------------------------------------------------------
37|氨茶碱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8|水扬酸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9|阿斯匹林 |化学合成|乙酰化、水扬酸制造、成品 | | √ |
----|------------------|--------|----------------------------------------------|------|------|----
40|抗癌药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1|磺胺二甲基嘧啶 |化学合成|裂化、分馏 | | √ |
----|------------------|--------|----------------------------------------------|------|------|----
42|18—甲基炔诺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3|双乙烯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4|软管 |制剂 |化铝、轧铝 | √ | |
--------------------------------------------------------------------------------------------------------
(续)
--------------------------------------------------------------------------------------------------------
序号| | | |有害作业分类 |
| 产品名称 |生产方法|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45|氯奎 |化学合成|氯化 | | √ |
----|------------------|--------|----------------------------------------------|------|------|----
46|伯奎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7|乙胺嘧啶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监督发 [2006]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了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我部2003年8月19日颁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同时废止。

空调管理办法.doc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日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其他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本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前款要求。
第四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第五条 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第六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下列设施:
(一)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二)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四)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第七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
卫生学评价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第八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
(一)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二)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三)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四)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机构应当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技术力量,并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
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二)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三)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
(四)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
(五)空调系统竣工图;
(六)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第十条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
(二)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立即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待其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运行:
(一)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二)空调送风中检出嗜肺军团菌、b-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三)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五)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每平方厘米大于100菌落形成单位;
(六)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每平方米大于20克;
(七)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清洗和消毒的其它情况。
第十二条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启动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
符合下列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方可继续运行:
(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二)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
(三)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立即停用,进行卫生学评价,并依照卫生学评价报告采取继续停用、部分运行或其它通风方式等措施。
第十三条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一)开放式冷却塔;
(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三)空气处理机组;
(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四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公共场所实施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以下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一)公共场所经营者执行本办法的情况;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业清洗机构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情况;
(三)卫生学评价机构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情况。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责令改进;经责令仍不改进的,予以公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暂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控制措施:
(一)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的;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的;
(三)经检测,发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系统清洗规范》由卫生部制定并发布。
第十九条 本办法的术语含义如下: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风管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用于处理和输送空气的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分。
空气传播性疾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第二十条 本办法颁布实施前已经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达到要求。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气候[2012]3407号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
为规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进一步发挥其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特制定《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2012年10月30日




附件: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以赠款形式资助项目(以下简称“赠款项目”)的管理,提高基金赠款资金(以下简称“赠款”)使用效益,按照《中国清洁发

展机制基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赠款项目管理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赠款项目管理,具体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承担。 赠款项目评审、验收及其他相关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基金管理中心基础管理费年度预算安

排。
第二章 申请和审核
第四条 赠款用于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活动:
(一) 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学术活动;
(二) 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合作活动, 包括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评审;
(三) 旨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活动;
(四) 旨在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 服务于基金宗旨的其他事项。
赠款不支持营利性活动,不用于行政事业支出。

第五条 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际工作需要,基金管理中心商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提出基金赠款年度支出规模预算建议,报财
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审核理事会审核并取得一致意见后,由财
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准。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要,提出基金赠款支持重点领域和方向。
第七条 赠款项目申请人应当是我国境内从事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研究或培训等项目执行能力的相关机构。申请人可以在基金年度赠款支持范围内申请基金赠款。
第八条 申请赠款应当提交项目申请书。赠款项目申请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申请人基本情况;
(二) 项目背景资料;
(三) 项目目标;
(四) 项目的主要内容与活动;
(五) 项目的主要产出;
(六) 项目的执行进度安排;
(七) 申请资金额和预算安排;
(八) 其他相关内容。
第九条 赠款项目申请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以下称“项目组织申报单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转报或报送。

第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5-7 人组成的专家组对赠款项目进行评审。专家组对申请人的资质,项目申请书的完整性,拟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拟申

报赠款金额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提交基金审核理事会。
第十一条 基金审核理事会在专家评审意见基础上,召开会议审核赠款项目, 提出拟批准赠款项目清单及各项目赠款金额的审核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批准。
第十二条 赠款项目实行合同管理。赠款项目合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组织申报单位、基金管理中心、项目申请人共同签订。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责任、权利、义务和违约处罚办法


第三章 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赠款项目合同签署后,项目申请人成为实施机构,负责赠款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基金管理中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书面通知,向赠款项目实施机构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会同项目组织申报单位负责对赠款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基金管理中心予以配合。
第十六条 实施机构应严格按照赠款项目合同实施项目,并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组织申报单位和基金管理中心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赠款的支付、使用及管理须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和赠款项目合同执行。
第十八条 实施机构应于每年7月30 日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项目组织申报单位报送截至当年6月30日的项目进展报告,并于次年3月1日 前报送本年度进展报告(含财务报告)。国家发展

改革委负责向基金审核理事会报告赠款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实施机构的违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赠款项目 合同约定予以处理、处罚。实施机构在实施过程中违反项目合同,出现不按时完成所规

定各项任务、不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等重大问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应当要求实施机构进行限期整改。未按要求整改或整改后仍存在重大问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

变化司暂停资金支付或终止赠款项目执行。对于终止执行的赠款项目,实施机构应将已收到赠款的未使用部分及使用赠款所形成的资产退还基金,三年内不具有申请基金赠款的资格。
第二十条 赠款项目内容如需做出调整,实施机构需就调整事项和理由作出说明,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属于重大调整的,作出是否批准决定前还需提请基金审核理

事会审核。
第二十一条 实施机构应在赠款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赠款项目内容。如因特殊原因赠款项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完毕,实施机构应在赠款项目原执行期结束前三个月向国家发展改革

委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项目延期仅限一次,期限不超过一年,赠款额度不变。如延期后仍不能按时完成,应终止项目执行。
第四章 验收与成果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施机构应在赠款项目合同期满前一个月内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组织申报单位及基金管理中心提交完整项目成果和财务决算报告。
第二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项目组织申报单位组织项目验收,基金管理中心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 赠款项目经验收合格的,将予以结题。验收不合格的,实施机构需在限定期限内达到验收标准。在限期终了时仍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实施机构应将已收到赠款的未使用部分及使

用赠款所形成的资产退还基金,且三年内不具有申请基金赠款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赠款项目结题后的赠款资金结余返还基金。
第二十六条 赠款项目取得的成果及产生的相关权益归国家所有,形成的知识产权按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执行。
第二十七条 赠款项目涉及国家保密、商业秘密事项的,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