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部分内容停止执行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19:35:3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2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部分内容停止执行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部分内容停止执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24号)、《国务院关于
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2003]5号)及《国
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国发[2003]23号)要求,我部对
部分取消或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设定依据进行了清理,决定对《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6号)等10件规范性文件的部分
内容停止执行。
  附件:部分内容停止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名称及具体内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件:
         部分内容停止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名称及具体内容
――――――――――――――――――――――――――――――――――――――――――
序号 涉及的行政       规范性文件名           停止执行的内容
审批项目
――――――――――――――――――――――――――――――――――――――――――
1 职业技能竞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职业技能竞赛 第五条
活动审批   管理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6号)
――――――――――――――――――――――――――――――――――――――――――
2 劳动就业服务 《劳动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 第六条中“原有劳服企业
企业股份合作 改委、人事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 实行股份制改组,先由职
制设立的审批 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国 工(职工代表)大会向当
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第 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请;新
三产业安置富余人员若干问题的通知》(劳 办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发起
部发[1993]200号) 人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
请。经劳动部门核准后”。
――――――――――――――――――――――――――――――――――――――――――
3 劳动就业服务 原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 第十四条中“均需报地方
企业股份合作 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四部门根据劳部发[1993] 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审
制设立的审批 200号制定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 查同意后”;第十五条;
份合作制规定》(劳部发[1994]419号) 第四十四条中“应报当地
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
――――――――――――――――――――――――――――――――――――――――――
4 技工学校招生 原劳动部《关于颁发〈技工学校招生规定〉 第五条的(二)、(三)
全国性计划审 的通知》(劳培字[1990]13号) (四),第六条的(二),
批 第三章,第十三条中的“具
有城镇户口”和(四),第
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六章,
第七章,第三十八条。
――――――――――――――――――――――――――――――――――――――――――
5 高级技工学校 原劳动部、国家计委《关于申办高级技工学 第二条中的“高级技工学校
的审批 校有关事项的通知》(劳部发[1997]350号) 申报审批表”;第三条;附
件:高级技工学校申报审批表
――――――――――――――――――――――――――――――――――――――――――
6 重点技工学校 原劳动部《关于开展技工学校评估工作的通 第三条中的省(部)级重点
重点就业训练 知》(劳培字[1991]4号) 技工学校“由各省、自治区、
中心审批 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
部审批”,国家级重点技工
学校由各省(部)级推荐,
劳动部组织检查评估及审批。
重点技工学校需填报《重点
技工学校申报审批表》“;
附件:3.重点技工学校申报
审批表
――――――――――――――――――――――――――――――――――――――――――
7 重点技工学校 原劳动部《关于建立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 第二条中的“就业司将根据
重点就业训练 评估认定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263 各地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评
中心审批 号) 估,并进行重点抽查。对符
合条件的,认定为全国重点
就业训练中心”
――――――――――――――――――――――――――――――――――――――――――
8 国有企业改制 《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关于印发〈股份有限 第二条中的“国有企业改建
为股份有限公 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的通知》(劳部发 或以国有企业为主新设立的
司的初始工资 [1994]497号) 公司,其初始工资水平,由
水平核定 公司报劳动部门核定。”
――――――――――――――――――――――――――――――――――――――――――
9 基本医疗保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 第三条中的“并报省级劳动
医院制剂目录 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11 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及给付比例备 号)

――――――――――――――――――――――――――――――――――――――――――
10 职业培训教师 原劳动部《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 第二条第三自然段中“经省
上岗资格认定 心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 级劳动行政部门核准”;
作的通知》(劳部发[1997]88号) 第三条第二自然段中“由所
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
行政部门审查后,报地市以
上劳动行政部门认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接受陈永贵解除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接受陈永贵解除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的决议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
接受陈永贵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

甘肃省公民义务献血实施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公民义务献血实施办法
 (1984年9月25日 甘政发〔1984〕186号)


  为保证医疗用血安全和及时供应、保证战备储备用血,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从1985年开始在兰州市全面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
  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是改变我省输血工作落后面貌的根本办法。从1985年开始,首先在兰州市全面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其他地、州、市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


  二、献血任务
  1.凡男性满十八岁至五十岁,女性十八至四十五岁的适龄公民,体检合格者,均有义务参加献血。
  2.对献血者,由采血单位发给营养补助费(二百毫升三十元)和纪念品、献血留念证,并免费供一餐。职工参加献血体检和献血的当天应算公休,单位按出勤照发工资,不影响评奖。
  3.各级机关(包括中央、省、市、区、集体、驻军)、企事业单位,按单位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至四,一年一度的组织献血(五十一人至一百人的单位以两个指标计算,不足五十人的单位以一个指标计算)。
  4.一次献血二百毫升,计算一个献血指标,如一人献血四百毫升可计算二个献血指标。
  5.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由省献血办公室签发《献血光荣证》,按有效期,可在全市各医院凭证优先保证供血。
  6.各单位应于十一月至十二月份,指派专人去献血办公室签订“献血协议书”,以便有计划有组织地统筹安排下一年度的公民义务献血工作。
  7.凡健康适龄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献血。
  8.本人愿意经常参加公民义务献血的献血员,是公民义务献血的组成部分,各单位不应歧视,他们每次献血后,可凭中心血站发给的献血假条,公休两天,不影响全勤和评奖。


  三、供血规定:
  全市医疗用血一律实行计划供应。各用血单位每月底向省献血办公室上报一份当月用血情况表。
  1.凡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其职工及家属(指无职业由职工直接供养者)用血,可持省献血办签发的《献血光荣证》和单位介绍信,由医院视病情需要和血源情况优先保证供血。
  2.对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外地来兰患者(包括外宾、华侨及港澳同胞)鳏寡孤独、生活依靠社会救济者用血,凭本人证件(证明)供血。
  3.急诊抢救病人可先用血,后补办手续。医院在五日内必须敦促患者家属或单位,来省献血办签定献血协议,缴纳押金。
  4.对尚未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职工和家属因病用血,由单位负责人凭医院申请用血单和单位介绍信到省献血办签订“献血协议”。在未完成献血任务之前,每一百毫升血液预交押金五十元后方可临时供血。在协议期内完成了献血任务,押金如数退回。如愈期不完成者则押金作为公民义务献血工作的基金使用(交押金由患者所在单位支付,凭省献血办发给的《申请用血押金收据》报销)。
  5.对非国营、集体单位的个体户农民、街道居民用血,应事先到省献血办缴纳每一百毫升血液二十元押金,并签定“献血协议”。动员亲属按用血量百分之五十献血,否则押金作为公民义务献血工作基金使用。


  四、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群众工作。各单位要加强对献血工作的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要把献血宣传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动员措施。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实行公民义务献血的重要意义,了解血液生理知识,清除思想顾虑,踊跃参加献血。
  各有关宣传部门应密切配合,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幻灯、图片、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做好公民义务献血的宣传报导工作。
  本办法自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